助緣
助緣
經常看到很多文章或者名家大儒把我們目前所生活的紛擾大千世界中的精神境界劃分為:儒家崇尚的中正平和型,道家崇尚的自然之道型,佛家崇尚的無我之道型。這些玄妙的定義,也許蘊藏了深厚的不為我知的涵義,即使是這些也還不算圓滿的解釋,試想沒有一定閱歷的人恐怕也很難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吧?那不如試著讓我把問題簡單化:是否可以簡單的用好與壞來區分人的品德,是否也可以用對與錯來甄別事情的正確與否呢?但事實上絕對標準的唯一答案不一定存在,緣由是「判斷的結果」受所站的思考角度影響,一如同一問題辯論雙方所持正、反方的論調。
我曾一度偏執的認為世界上只有黑色和白色,在接觸黑色鉛筆素描繪畫後才知道,只要借助他物輕輕帶過,黑與白之間就會出現漸變的灰色系,而灰色的層次美又獨具它的魅力,我淺薄地認為一幅黑白素描畫缺少灰色系的輔助不能算是真正的完美。如果以專業且挑剔的眼光審視,即使是一幅平凡的畫作中,我們也會發現它有畫龍點睛之處,也有微過細故的敗筆,對畫作中這兩個部分的評價甚難用好和壞來籠統界定,曾經我以為是欣賞角度不同所致,隨著閱歷的增長 發現影響判斷的結果是來源個人的心境,一百人眼中的美都可能是不一致的。
我多次恭讀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著「什麼叫修行」一書,由於不明法義故而長久以來都是以不求甚解的瀏覽態度敷衍了事,這走馬觀花的不嚴謹惡習讓我很難記住此書中任何一句我適用的精髓,更談不上運用得當、受益匪淺。直至近日美國朝聖歸來後,我重新認真恭讀,才發現此書中看似教導我對治各種不如法行事,另一層更深更切實的方法是在幫助我如何去糾正不如法的心境,力求以公平、公正、客觀的心態來看待事物的正反面。調伏內心,術業需專攻方面的確是需要在一個平和的心態下才能精益求精地產出科研成果;那我待人接物日常修為更加需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待已待人,令自己及他人均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自在相處。這個突然地發現,如當頭一棒驚醒了我這個夢中人,剎那時羞愧難當,憶起杰佛法音開示時曾講過:「助緣」這個詞。以往我一直片面地認為能給自己帶來有價值的幫助才稱之為助緣,價值是單一強調真正獲得看得見的名和利方面的「利益」,以此來滿足自己日益膨脹的私心、愚昧和貪欲;而對帶來利益這個好處的順緣和逆緣,卻從內心抗拒逆緣,只想輕易地不勞而獲,不願意經歷一絲一毫的人生雕琢;也從未思考過逆緣會帶給我更多地反省反思,我會從中領悟到事情的全面性從而有助自己日後行事的如法,這種身心地磨礪才是最難得的收穫;讓自己在「失敗」中學習成長,這才是實足的大受用。又,如果我能正確的看待順緣和逆緣的成因、過程和結果,就會以平常心、平等心、包容心來對待帶給我順緣和逆緣的對方,這的確是我學習發慈悲心的最好捷徑,何樂而不為呢?順緣和逆緣都像一面鏡子,有榜樣的引導作用也有反面教材的警戒作用,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實例,讓我有參照物對比可以知道該怎樣去修正自己的行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沒有順緣和逆緣,緣何有我的些許進步?
每次從羌佛的法音或聖論中獲得點滴的感悟,都會令我有即時茅塞頓開,一掃之前內心霧霾的感受,也許這僅是我膚淺的一點法喜,這種喜悅僅是因為明白了一點做人應有的基本道理,僅是一個修正的開始:是「受用」中半絲半縷的接受,且更須要正確無暇、堅定地去踐行。佛法的玄妙,就在於它帶給我們無窮的啓示,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卻永遠與時俱進的正確存在。如果用萬能來形容佛法,我想也不為過,只是表述不夠全面、精準和如法。
對順緣和逆緣的一個重新認識,讓我早晨滿懷喜悅地出門,傍晚心滿意足地歸家,生活的美好就這樣簡單卻真實地呈現在我眼前,這是我以前苦求不得其果的美景,現在得來卻不費工夫。其實沒有改變的是生活,有變化的是我自己的內心,境由心轉似乎就是描述我目前這個狀態。如果有同樣狀況的您不妨也試想將順緣、逆緣皆當作是好緣,皆當作能獲受用去想去嘗試接受和改變,我想您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喜悅,希望這個喜悅具有傳遞性,傳給每個需要它的眾生。感謝順緣和逆緣帶給我真實的喜悅和受用。
無比感激佛陀師父指引我逐步走出人生困境。
筆者: 妙廣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官網:http://www.hkfhh.com
微博: http://weibo.com/u/5857274799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轉載自:福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