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王的善巧勸誡,讓臣民不犯所知障
鏡面王的善巧勸誡,讓臣民不犯所知障
當遇到別人意見與你相左時,你是堅持己見,還是兩廂對比後再做出判斷或選擇?當遇到不熟悉的事物,你是退縮不前還是保持濃濃的探知欲?當瞭解到一種全然陌生的宇宙真諦,但與你自小的認識、經驗都違背時,你是全然否定,還是願意去探究從未見過的世界?毫不誇張地說,機緣巧合的正確選擇決定了你幸福的高度。曾經就有這麼一個形象生動的故事,向我們闡述全面看待問題的重要性。
在古印度時期,有一個頗具智慧,名叫“鏡面”的國王在歷史畫卷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信奉佛法真理,嚴持戒律,依教奉行,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但其率土之濱,大部分臣民卻不辨是非,不明正法,信奉邪門歪道,懷疑日月的光華,反而去相信螢火的微亮。因此,鏡面王感到難過,他為眾生不明信因果,不修學正法而苦惱,總想用什麼辦法來告誡臣民,讓他們改邪歸正,走上正途才好。
有一天,鏡面王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召集大臣說:“你們去把國境內天生就是盲人的人請到宮裡來吧,我有事要安排。”大臣按要求很快就找到了一群盲人,帶回了宮。鏡面王高興地說:“好極了,你們帶這些盲人到王宮前的廣場上集合,再去牽一頭大象來。”消息傳開後,臣民們都感到十分好奇,不知道國王今天要做什麼事,爭先恐後地趕來圍觀。
鏡面王讓盲人們一一上前摸象,再各自描述大象長什麼樣。
大象身體又高又大,相較之下,盲人們顯得又矮又小。受身高所限,有人摸到了象腹,有人摸到了象腳,有人摸到了象尾,有人摸到了象牙,有人摸到了象鼻……真是個個不同。
摸著象腹的人說大象像一面鼓,摸著象腳的人說大象好像水桶一般,摸著象尾的人說大象像掃帚,摸著象牙的人說大象只有尖尖的角,而最後摸到象鼻的人說,大象就像一根粗繩子……
這群盲人吵吵嚷嚷,各執一詞,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不對,有人還堅持說:“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
看到這種情況,在場的其他人大笑起來。
鏡面王神情凝重地說:“你們不必爭論了,你們僅僅摸到了大象的某個部位,就認定自己瞭解大象的全部。”
接著他又對在場的其他人說:“臣民們啊不要笑,你們與他們難道不是一類人嗎?你們固執己見,不深入學習佛法,卻聽信那些外道的不究竟之法,還滿以為掌握了宇宙真諦。這與盲人摸象有何區別?都是犯了所知障啊!”
臣民們目瞪口呆,頓時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好似“盲人摸象”,也常常犯所知障,拿自己已學到的知識、經驗去對治未學、未知的新知識。殊不知,人的眼界極其有限,以“我認為”“ 我覺得”“我知道”來判斷事物的好壞、真假,容易有失偏頗,認片面為全面,就如同井底之蛙看到的那一片天,誤以為是整個天空,而頑固把持所知障者很可能失掉一切幸福。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法音裡開示,人從生下地那天開始算,如果活一百年,每天讀一本書,到死也不過讀三萬六千多本。而世間的書籍何止三萬多本,可以說是浩如煙海。釋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傳下八萬四千法門,全部精通者又有幾何?而人間的佛書只有龍宮的30%,而龍宮的佛書又只有天上的30%。人窮其一生難能精通所有的佛書……慚愧謙虛,踏實修行吧。遇到新觀點、新知識、新事物時,先不忙著排斥和否定,需兩廂對比、探究,深入分析後方懂得哪種是真理。在修行過程中,我們不斷獲取正知正見,就會把圍困我們的所知障逐個打破,向幸福出發。
當遇到新事物或新概念時,你不妨從“盲人摸象”與所知障的角度思考一下吧,說不定會有新收穫呢!
文/默兒
文章轉載自:http://www.tpcdct.org/index.php?do=article&id=2906#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