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從何所生?忍之為何故?

辱從何所生?忍之為何故?

 

 

   在偉大的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音中,無時無刻都在強調修行的重要,只有修行才能轉換因果,使我們離避惡緣,增益善緣。經藏上亦有記載:「佛說無為最,忍辱第一道。」忍辱就是最大的修行,能夠讓我們真正的斷除我執。

  然而,忍辱也是最難的修行。舉例來說,我們聽到一句逆耳的話時,常常馬上就四大不調,火大上升,無明障蔽,當場怒氣沖天立刻反駁回去,若是自己有理,那更是要言語相擊,批得對方體無完膚,就算是當時沒有出聲,但事後還是憤憤地鬱在心裡不服氣。然後過一段時間,自己便開始後悔:「為什麼當時沒有忍辱呢?」

  佛陀師父在法音中苦口婆心為眾生說忍辱法,為什麼我們就是做不到呢?其實,只要我們真正去思量:「辱從何所生?忍之為何故?」要做到也並不難。關於此,可從下面三個方面來探索:

  第一、批評非為辱,改過亦非忍。

  如果能夠學習從因果的角度觀察事情的緣由,便會發現大部分時間,人家對我們的謗言只能算是批評,是自己的我執太強盛,才會覺得別人的矛頭總是指向我們,和我們過不去。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仔細自我審察一番,就不難發現自己在因地上是有問題的,否則為什麼被批評的不是別人呢?因為眾生看待自己的過錯從來都是很小很小,都是輕輕地就原諒了自己的過失,而卻拿著放大鏡去看別人的錯誤。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先要反觀自照,檢討自己的言行。如果是自己有錯,應該立即改正,向對方道歉,化怨家為善友,並且從中吸取教訓好好地學習,那麼下次做事就會更圓滿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叫忍辱,而是一種修行,自己改正自己的過錯,哪裡來的忍辱呢? 

  第二、從緣生有辱,依慧得成忍。

  佛陀師父法音中開示,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糾紛都是由誤會而起的。所以任何逆緣境的到來,先要控制住自己,不讓自己起五陰魔,然後客觀分析明其始末,找出誤會所在,再跟對方解釋,化解誤會,讓對方也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只要我們明白一切內外違順境界都只是一種因緣和合所生之相,心一下子就能安忍下來了,此雖謂之安忍,卻無安之樂、忍之痛。也就是說,境界來時,我們的心不隨境所遷,運用智慧正知正覺去面對處理,就容易過關了。

  第三.宿報感得辱,成就必修忍。

  還有一種,就是憑空被冤枉、被凌辱,被欲加之罪莫須有中傷,這也是常有的事,而其皆能泰然處之,不瞋不惱,不怨不恨,這是真正的忍辱了。佛陀師父法音中開示,無論多麼好的人,都會有人看得順眼,有人看不順眼;無論多麼好的廚師所作飯菜,都會有人喜歡吃,有人不喜歡吃,單味是調不了眾口的。我們要深切的知道,自己無始劫以來是輪迴流轉造諸惡業的眾生,這些多生累劫的罪報,難道不該受罵、不該受謗、不該償還嗎?該,該,該!這些違逆之境,也是我們修行的逆增上緣,在修行的道路上考驗我們,成就我們。何況我們今生法緣成熟,有幸得遇佛陀住世教化,更應依教奉行,實修忍辱以淡化我執,努力取得道果,解脫輪迴之苦,因為還有千千萬萬無明眾生,等待我們自覺覺他。常能如此思惟,那麼任其濁浪滔天的辱境一來,也必能在彈指之間離妄生明安忍不動,這才是真正的行者風範。

  透過以上這樣剖析開來,當逆境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先對號入座,然後有的放矢去對治了;如果情急之下,來不及分析,那就要先忍耐,再去了解決斷。當然,所有忍辱修行的大前提都是依教奉行,依於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和不落《解脫大手印》中一百二十八條邪惡知見與錯誤知見作為鐵定的原則,否則也不堪為正知正見的忍辱行持。

  僅以此文淺薄之見,與所有修行善士共勉。

                                                                                                  佛弟子李伯琴

摘自正法寶殿http://www.dorjec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90&fromuid=141

 

(編輯:吉祥地www.jxd0.com )

文章轉載自:http://www.jxd0.com/gushi/renru/2016-12-1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