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趙玉勝接受了真實不虛的傳法
佛弟子趙玉勝接受了真實不虛的傳法
我叫趙玉勝,法號:玉勝,是佛教徒、佛弟子,是藝寶佛山藝術建材有限公司執行副總。以前我是密宗上師恒生仁波且的弟子,恒生仁波且也是藝寶佛山藝術建材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讓我配合他做了損害藝寶佛山藝術建材有限公司、損害大眾利益的事來維護他個人和公司的利益,再加上我按他的邪惡守則去實行,惡報已經上了我的身,當我發現時惡業已經染得不少,致使我得了不治惡症,我下定決心離開恒生仁波且,脫離了密宗,回到了純淨的釋迦牟尼佛教法,跟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學習經律論正教知識,但由於我天性愚鈍,很難體悟三藏真理,加之無始無明的造業,在這種情況下,我根本無法打坐入定,身心憔悴,日益衰竭。醫生告訴我:“你現在要選擇是在這邊辦你的後事,還是回中國辦後事。” 這時一位元慈悲善良的師姐在電話中安慰我說:“你要放下一切,不要有世間上的任何牽掛,去祈求佛陀師父送你到西方極樂世界。”
二○一七年六月二十七號我飛到洛杉磯,我向羌佛師父提出了祈求,佛陀師父問我:“你能丟掉世間上的所有一切嗎?你真的能放下?你真的能不在乎了嗎?”我回答:“我放下世間一切,只求到西方極樂世界。”佛陀師父問:“你是真心的嗎?是發自內心的嗎?”我說:“絕無二心,請佛陀師父送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佛陀師父又說:“你已經沒有世間我執,如此虔誠又如此重病,此雙重因緣已構成你的法緣成熟。好!憑這兩種法緣結合的成熟,我就該傳你大法。”佛陀師父說:“我跟你說的不算數,我請阿彌陀佛直接跟你說。”佛陀師父開始為我傳大法,這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啊!在經過佛陀恩師囑咐我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後,擇抉我的本尊是阿彌陀佛!我選了一個大約五米遠的位置,請佛陀師父站在那裡為我傳法。修法開始,佛陀恩師開始祈請,叫我不要閉眼,讓我口中念佛菩薩的聖號。我念了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金剛手菩薩、南無彌勒菩薩,當我念到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突然耳中傳來響亮的鐘聲。我正興奮時阿彌陀佛突然出現在空中放出金光緩緩地降臨到壇城,我趕快給阿彌陀佛頂禮,阿彌陀佛為我摸了頂,指定西方讓我看到極樂世界的大門,門內光芒萬丈,門外周邊是金光,其光亮度超過太陽百千萬倍,當然這個倍數我不一定說得准,至少比中午的太陽要強若干倍,所以我用比太陽強百千萬倍的光芒來證實。這時我聽到羌佛恩師非常高興地對我講:“你成功了!你的本尊阿彌陀佛接受你了!”我非常歡喜,激動無比,我拼命地磕頭感恩,萬分感恩至尊的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陀恩師!不僅如此,阿彌陀佛對我說,在我臨命終時會安排觀世音菩薩過來接我中品中升!這和佛陀恩師提前對我預言的一樣!但我也深知,這也是佛陀恩師當下幫我消除了很多黑業,才有這樣的結果!我念了三十多年的佛,就是期盼著臨命終時能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不敢奢求。但今天我見到阿彌陀佛親自答應我,安排觀音菩薩接引我去西方極樂世界,中品中升!這都是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陀恩師恩賜予我,才有這樣殊勝的因緣!
這樣的無上殊勝的大法只有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陀恩師才具有!如果是自已念佛念破喉嚨也枉然,念破喉嚨也難保證下品下升!本來佛陀恩師是可以在我臨命終時直接超拔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但佛陀恩師觀照我的因緣,直接傳我無上殊勝的大法,請來本尊南無阿彌陀佛親自來為我摸頂、來告訴我,並安排中品中升,讓我吃了個定心丸!我放下了心裡的一切包袱!我沒有掛礙了!我剩下的餘生跟著佛陀師父好好修行,去掉自身的不淨業,相應于西方極樂淨土世界!
我萬分感恩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陀恩師!讓我能親見南無阿彌陀佛,受彌陀摸頂承諾!可是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恩師當時就當眾說:“你不要感恩我,我何功何德,這是阿彌陀佛與你無始以來的因緣關係,我哪有這種道行,我就是和你們一樣的普通修行者。”眾人一聽頓時轟鬧反對佛陀師父說的話,都說:“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陀師父請來的!”佛陀師父不斷地搖頭說“眾聞可以成雷啊,我說不是你們非要說是。”
親人們!我是肺癌晚期第四期,經歷了這場大病,親自感受到了生不如死的滋味!沒有高調可談,都是切身的疼!我沒有妄語可打再給我增添絲毫惡業,我今天無比的幸福!無比的快樂!像在夢中一樣!這全是佛陀恩師慈悲加持予我的!剛開始我也不敢奢求,沒想到佛陀恩師馬上為我傳了大法!佛弟子玉勝萬分感恩佛陀恩師的慈悲!我發誓此紀實真實不虛!否則我將墮入無間地獄!!!同時我願將紀實的功德回向給迷途中的親人們。我萬分慶倖,拜見到了我的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陀恩師!萬分的感恩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陀恩師!感恩南無阿彌陀佛!也感恩在場的所有佛弟子們!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阿彌陀佛!
佛弟子:玉勝
二○一七年六月二十八號
以下是當時在現場見證趙玉勝我聲嘶力竭、無比興奮、激動講述殊勝因緣的佛弟子們:
釋覺慧、蔣貢康欽、香格瓊哇、釋正學、釋了正、釋正因、釋智光、釋若可、釋了慧、釋正廣、釋正理、永登貢布、款、肖桂欽、姚燊、毛連英、毛美郿、趙宸
文章轉載自:http://www.tpcdct.org/index.php?do=article&id=2717#detail